【景咖故事】这座建筑比故宫等级还高,皇帝来了都得自降身份
《景咖故事》简介: 每天把一个知名景区的两小时视频纪录片内容浓缩成10分钟音频节目,用脱口秀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你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获得全球名胜古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有价值的知识,满足你心中环游世界的梦想!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个比故宫等级还要高、皇帝到了这里都得自降身份的圣地。众所周知,在古代,皇帝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什么“圣上”、“万岁”、“九五至尊”,都是世人对皇帝的尊称,而皇帝本人呢,在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里也都当之无愧的享受着这些名号。但在这一生中,唯独有那么几天皇帝他老人家突然低调了不少,在这一天里他必须主动降低自己的地位,然后还得干大量的体力活,这一天就是皇帝祭天的那天,而这祭天的场所就在天坛。天坛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庙坛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关于它的种种传奇要从明朝初年说起。
明太祖朱元璋在首都南京去世之后,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即位,但建文帝却非常不开心,原因就是朱元璋生前把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都封成了诸侯王,这些诸侯王都是建文帝叔叔辈的,很多都当年跟随朱元璋立过汗马功劳,于情于理建文帝都得对他们礼让三分。这些诸侯王有的势力很大,兵力也很强,在这其中,最强的就属朱棣。当时朱棣的封地就在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而北京曾是古代燕国的首都,因此朱棣也被称为燕王
公元1398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抢夺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也就是传说中的篡权。当了皇帝是件好事,但坐上大明帝国CEO的宝座,朱棣却发现自己怎么都坐不踏实,他朝思夜想,发现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南京。朱棣虽然做了皇帝,但毕竟南京是侄儿建文帝的地盘,不是自己的地盘,于是他便动了北迁京都的心思。朱棣想迁都北京有两个考虑,一是自己的大臣、亲属都在北京,回北京有利于稳定他的统治;二是作为谋权篡位者,朱棣也怕自己被别人谋权篡位了,而北京作为镇守北方蒙古草原的军事重地,迁都北京,也能有效地镇守北部边疆那些潜在的篡权者。朱棣的顾虑很合乎道理,但朝廷里各股势力错综复杂,迁都也不是皇帝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于是为了应付舆论、合情合理地迁都北京,朱棣便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下令让手下在北京的南郊建立了一座神秘的建筑,这座建筑要宏伟地让世人都摸不着头脑。朱棣的设想是等这个建筑修建完成后,他要在这里举办一场有史以来最隆重的祭天仪式,用最震撼人心的仪式感让世人知道,自己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其他人别有任何非分之想。
要说举办一场祭天活动就能让世人接受自己吗?这事放在现在肯定不行,但在当时还真管用。古时候的中国一直有祭天的传统,在民间,老百姓的祭天仪式很简单:弄一个高台,到那里焚香、礼拜,再供上一些供品,就算完了。老百姓祭天多是为了求财或求安全,但皇帝却不一样,皇帝认为自己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管理一个国家是上天安排的大事,因此皇帝的祭天仪式规模就要大得多,在登基的时候祭告天地,表示授命于天,只有这样才能坐稳江山。
于是,在朱棣的催促下,众多能工巧匠历时了1年,于1420年将天坛修好。天坛总面积273公顷,是北京故宫面积的四倍,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天坛分成了内坛和外坛两部分。重要的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其中包括祈年殿,皇穹宇,圆丘坛,斋宫,还有充满了传奇故事的七星石等等。
祈年殿和皇穹宇从外表上看很相似,都是圆形的尖屋顶,代表天圆地方。祈年殿是用于祈求五谷丰登,殿内有28根柱子支撑,中间的四根代表一年四季,内圈代表十二个月份,外圈代表十二个时辰,中间利用横梁斗拱交错支撑,设计非常巧妙。
皇穹宇是供奉圆丘坛祭祀神位以及皇室先祖牌位的场所,这座殿宇其造型乍看有点奇特,殿檐覆盖青色琉璃瓦,将人的视线引向无限深远的天穹,内部是砖木结构,殿内没有横梁,全靠环绕的16根柱子支撑,柱子上的镏金斗拱巧妙的运用了力学原理托起天花和藻井,也就是天花板。
圆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皇穹宇和圆丘坛是一组建筑,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比喻,如果圆丘坛是天神的办公室,那么皇穹宇就像是它的宿舍。
在天坛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就是回音壁。回音壁是围绕大殿的一道圆弧形的磨砖对缝的砖墙,也叫传声墙。由于墙的弧度非常规范,表面也很光滑,所以它对声波的折射很规则。比方说有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相距有200米,一个人挨着墙说话,另一个人的耳朵贴在墙壁上,你即使说话的声音很小,对方也能够听得特别清楚,而且是回音悠长,就好像是从墙中发出的声音一般。这座回音壁给人造成了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它体现了古人高超的物理学技能。
登上天坛,会给人一种俯瞰众生的感觉。天坛的建筑从整体来讲,就是突出祭天功能,表现“天”的崇高和神圣。还有一个理念,就是突出天空的辽阔和高远,表现皇帝至高无上,这应该说就是天坛设计的中心思想。 公元1421年朱棣达成了他的夙愿,正式迁都北平府。朱棣在天坛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在这里,朱棣把自己将为“天子”,而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的意图就是告诉世人,自己的篡权是得到了皇天上帝的恩准。但有趣的是其实这一年已经是朱棣篡位后的第十八年了,所以这个祭天活动到底有没有达到他最初设想的效果,我们推测,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斗转星移,转眼间明朝覆灭,清廷入关,这一年乾隆登上了皇位,与历代皇帝一样,他也将目光投向天坛。乾隆对天坛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修缮,让天坛处处充满了儒家文化的元素,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一方面是因为乾隆非常相信儒学,乾隆执政时距清朝入关已百余年,正是清朝社会发生大变化,进行满汉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以儒家学治国的乾隆皇帝希望来自北帝的满清政权更好的融入中华大家庭之中,这或许是他改建天坛的真实的原因。而乾隆重修天坛也没白修,他本身是一个祭天活动的骨灰级粉丝,乾隆在位60年,到天坛祭祀多达59次,为历史之最
今天的天坛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善的古代祭天建筑群,这种露天的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殊类型,它与欧洲的神殿建筑都有巨大的差异,它不追求神灵的神秘与压抑,而是显示大自然的博大与广阔,它没有高大威严的神像,而是以祭祀仪式来表达人与天地的和谐。天坛的规划设计、建筑技艺和环境的营造均足以创造一种人和天对话的理想氛围,强烈的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这是中国传统建筑讲究效法自然,提倡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2000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而祭天正是这些封建皇权合法性的象征,如今神秘的皇家祭祀早已成为遥远的往事,但是人们依旧可以通过眼前的表演想象当年的恢宏场面。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听旅行的全部内容,祝贺你对世界又多了一份认知!
天坛门票信息: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6:30,全年20:00停票,21:00静园,22:00关门。
门票信息: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5元,联票34元(含门票及园中园);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10元,联票28元;景点票联票20元(含祈年殿、圜丘、回音壁),神乐署门票10元。
本期内容团队:
撰稿:胡阳,《景咖故事》总编
节目一审:赵副君,《景咖故事》责编
节目二审:陶铭,《景咖故事》出品人